从“小弱底薄”到“土地掘金” 这个村6年实现华丽蜕变
“以前在家带孩子,没有收入来源,现在一有空就来这采香菇,生活更有盼头啦!”连日来,在虎扑篮球:濛洲街道大塘源村食用菌数字化未来农场的数字化温控出菇棚里,一朵朵菌菇开得格外茂盛。村民全开聪正忙着采摘香菇,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。“工资按日结算,每天收入100多元,离家近还能赚点补贴,真的是太方便了!”
温室控湿、控温,告别了传统的种菇方式,让全年产菇照进现实,这就是食用菌数字化未来农场带来的科技福利。2022年,在濛洲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的帮助下,大塘源村成功招引该项目,总投资3910万元,设置60个数字化温控大棚,每日可产万余斤香菇,每年交易规模将超5000万元,为当地新增长期就业岗位100个以上,增加强村公司、村集体收益超40万元,助力农民增收1500万元。这一串串的喜人数据,让大塘源村在家门口蹚出了致富路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但回望过去,曾经的大塘源村大量土地闲置,村内劳动力流失严重,2017年以前,村经营性收入每年仅为2000元。大塘源村党支部书记叶忠良坦言,一开始村里没钱,仅靠自身去投建项目根本不可能,抢争项目就成了村里重点工作。
2019年,大塘源村将闲置的150余亩土地统一平整,建设标准农田、搭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。同时在推进绕田村道项目过程中,面对部分村民的不理解,村干部常常在饭点入户动员,讲明项目利弊,并带头置换田道开路,逐步打消村民思想顾虑,最终建成近3公里长的绕田村道,实现项目建设零政策处理。“致富路”建成后,标准化食用菌基地吸引了23户县内种植大户入驻。
“目前,该区块周边集体土地流转租金每亩达到2000元/年,光收租金就有30余万元,如今的大塘源村经营性总收入可达70万元。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事做、有钱赚、能致富!”谈起未来的发展,叶忠良信心满满。“下一步,大塘源将不断挖掘自身造血潜力,谋划智能化香菇发菌棚、动工香菇产业园二期等一批增收优质项目,抢抓全县深入实施‘631千亿工程’机遇,提升‘庆元香菇’品牌价值,致力打造县域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。”